找到相关内容874篇,用时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索达吉堪布:华智仁波切《自我教言》略解

    引生起执著和傲慢心,使人堕入世间八法之网,我们修行人不能对这些有实执,而应像阿底峡尊者所说的那样“应观赞叹如空谷声”。另一方面,应清楚自己到底有无功德,即便有功德,自己也没必要...

    索达吉堪布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20563203.html
  • 从对传统办学思想的反思谈戒幢佛学研究所的未来

    密教由寂护、莲华生、阿底峡等相继传入,结合西藏的文化,衍变为宁玛派、噶当派、噶举派、萨迦派、格鲁派等。   正如水在不同的地理位置或不同的环境下被称为井水、泉水、池水、塘水、溪水、河水、湖水、江水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65264347.html
  • 尕藏加:藏密诸派及其理论与实践 1

    宁玛派外,诸如:公元1057年,阿底峡的弟子钟敦巴?嘉维群乃创建热振寺作为据点,由此产生了噶当派;公元1073年,昆 贡却杰布创建萨迦寺作为据点,由此产生了萨迦派;公元1121年,克朱穷布南觉创建香雄寺...

    尕藏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31664689.html
  • 桂月集(2)

    阿底峡尊者传》等,则记述了西藏大德祖师的事迹。法师的(现代西藏》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。法师译著颇多,有论文、论著、译著、讲记一百二十余部(篇)。法师显密兼通,几乎涉及到佛学的各个方面,如戒律、般若、中观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70867170.html
  • 评介《中国佛教》第二辑

    澄观,六七、宗密,六八、希远,六九、天息灾、法天、施护,七O、延寿,七一 、知礼,七二、智圆,七三、阿底峡,七四、净源,七五、元照,七六、瞻巴,七七、帕思巴,七八、布敦,七九、宗喀巴,八O、嘉曹杰,...

    邱德修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80667232.html
  • 佛教史话(2)

    佛教发展称为「前弘期」,之后称为「后弘期」。   朗达磨灭法之后,直到十世纪末,佛教复兴运动渐起于青海与西部阿里地区。十一世纪初期,阿底峡应藏王邀请,由印入藏,首先复兴戒律,并提倡正统的印度佛教,撰着...年轻僧侣开始前往世界各佛教国家参学,带给不丹佛教更大的发展空间。      八、孟加拉佛教   佛教在孟加拉的历史悠久,七世纪时,佛教已相当兴盛。自七世纪到十二世纪末是孟加拉佛教的黄金时代,阿底峡与戒贤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30968742.html
  • 伏藏著作在藏族史学发展史上的史学价值与地位

    。  据学者研究,《松赞干布王传》与《松赞干布二十一行》曾经被人从《玛尼全集》中抽出再作进一步的演绎而成为另一部著作《柱下遗教》(《松赞干布遗训》),并以阿底峡从大昭寺瓶柱底部发现的名义将之列为“伏藏...

    孙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93568840.html
  • 天人合一的藏传佛教密宗曼荼罗艺术

    印度超岩寺住持阿底峡大师,聘请尼泊尔画师来到藏中地区,亲自主持参与绘制了著名的132品曼荼罗图。第一幅是《五方佛曼荼罗》,最后一幅是《长寿佛曼荼罗》,画风极其精细。这一时期,密宗曼荼罗画成为寺院殿堂、...

    康·格桑益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10668938.html
  • 西夏文佛经《吉祥遍至回和本续》题记译考

    btsas”的西夏语音译,今多汉译为枯巴拉拶(或枯巴拉孜),汉意为“天救”。他是藏传佛教后弘期著名的翻译家,阿底峡的弟子,11世纪人。他初参卓米,略闻法要,欲求灌顶教授,卓米非多金不得。于是他三赴印度,学得《...

    孙冒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12068954.html
  • 释迦也失在南京、五台山及其与明成祖关系史实考述

    释迦也失在五台山修法期间,亲见文殊菩萨,并且照见了阿底峡师徒及上师八思巴。通过长期的身、语、意三密的修行,特别是观想的修行,最后达到入定,即是一种藏密修持的最高法门或最高境界,运用“转识成智”的原理,...

    陈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90669055.html